當前位置:首頁 >> 業(yè)內動態(tài) >> 詳細內容
- 突破鏡頭結構限制 全新變形傳感器面世
- 來源:中關村在線 發(fā)表于 2011/1/21
為了獲得更好的成像質量,目前的相機鏡頭體積是越來越大,結構是越來越復雜,并且還需要通過各種特殊鏡片來消除色散等諸多不良因素,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鏡頭價格越來越高。那么,有沒有一種方法,既能夠獲得高質量的成像,又能突破鏡頭結構的限制呢?
尼康35mm F1.4鏡頭結構示意
當鏡頭的發(fā)展已經陷入結構的怪圈中之后,科學家們找到了一個新的解決辦法,開始打起了傳感器的主意。目前的傳感器都是平的,而鏡頭結構之所以復雜,就在于要將最完美的畫面投射到傳感器這個平面上。如果傳感器能改變形狀的話,鏡頭就不用將“工作重心”放在諸如校正變形等方面,結構也將得到大幅簡化。
可以改變形狀的傳感器,一種創(chuàng)新的解決辦法
最近科學家們根據這個思路,制造出了一種全新的傳感器,這種傳感器的表面可以改變形狀,根據鏡頭的成像特點,將平面變成有一定弧度的曲面來感知圖像。通過這樣的設計,即便使用結構非常簡單的鏡頭,也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圖像(將原本鏡頭的工作搶了過來)。從理論上來看,使用結構簡單的鏡頭,能消除復雜結構帶來的諸多副作用,圖像素質也會更優(yōu)秀。
這種創(chuàng)新的可變形傳感器,設計原型為16×16像素,目前已經在實驗室中研制成功。從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出,它所使用鏡頭的結構非常簡單,體積及其小巧,如果這種傳感器得到普及,未來的單電相機將不用再配備與機身極不協調的大鏡頭,薄機配小餅干鏡頭,或許是所有單電用戶都愿意看到的事情。當然,目前這種創(chuàng)新的傳感器距離商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,在未來的數年中,希望這種傳感器能夠為我們帶來新的驚喜。
轉載請注明來源:賽斯維傳感器網(httcentroaffilatura.com)
技術文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