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0億個傳感器組成的陣列能否探測到我們身邊的暗物質?
- 來源:大科技雜志社官方賬號 發(fā)表于 2024/10/18
預言暗物質的存在,在近一個世紀前是轟動科學界的一件大事,曾讓許多天文學家眉飛色舞。但是,最近幾年,他們越來越著急了。
他們?yōu)槭裁粗?一句話,這關乎他們的信譽。
你瞧,我們本來確信自己活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世界里,可是有一天他們跑來信誓旦旦地告訴我們,在宇宙中還存在大量看不見、摸不著、感覺不到的東西,也就是他們所稱的暗物質。而且據(jù)他們說,暗物質是普通的可見物質的5倍還多。這就好比有人來告訴你,這個世界其實由幽靈主宰,這里的幽靈比活人還多。這能不讓你心里一驚么?
既然有這么多的暗物質,那他們好歹拿個出來給我們看看呀。這正是著急的所在,因為他們已經搜索了差不多半個世紀,迄今連一點影兒都沒找到。
既然沒找到,那就繼續(xù)吧。沒錯,他們最近又有了一個新的點子:通過直接探測暗物質的引力來揭示它們的存在。
暗物質目前唯一確定的性質
聽我這么一說,熟知暗物質歷史的你一定會說:這算什么新點子!人盡皆知,暗物質跟普通物質只有引力作用,我們本來就只能通過引力來探測它們嘛!
這話自然沒錯。不過,天文學家為什么先前沒想到“這一點”,個中的原委卻一言難盡。
暗物質最早是出于天文學上的需要提出來的。因為天文學家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星系邊緣的恒星運動速度很快,可是奇怪的是,它們居然沒有逃離星系。
這話怎么說呢?我們知道,物體做圓周運動,需要向心力;速度越快,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大。這些恒星運動那么快,需要的向心力一定很大。那么,是什么天體產生的引力,使它們沒能飛出去呢?
我們知道,引力大小跟兩個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。能把星系邊緣的恒星控制住的,差不多是整個星系的質量?墒钱斕煳膶W家根據(jù)星系中的發(fā)光天體加上盤踞中心的黑洞估算出該星系的質量時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這點質量遠遠不夠把邊緣的恒星控制住。這就迫使他們提出,星系中還存在大量不發(fā)光的物質,正是這些物質產生的引力,使這些星系邊緣的恒星不至于逃逸。這些物質就是所謂的暗物質。注意,這里所謂的“發(fā)光”,不僅指發(fā)可見光,也包括散發(fā)紫外線、無線電波等其他電磁波。總之一句話,暗物質不會發(fā)射電磁波。
電磁波是電磁作用的結果,所以這又意味著暗物質之間以及它跟普通物質之間,都沒有電磁作用,讓我們所有的望遠鏡都鞭長莫及。
在普通物質中,強核力是為了克服電磁力而存在的。譬如,氧原子核由8個質子和8個中子組成。8個質子都帶正電荷,距離又靠得非常近,如果沒有強核力把它們“捏”在一起,它們早就因靜電排斥各自逃散了。現(xiàn)在,暗物質沒有電磁力作用,對于它,強核力似乎也失去了存在的理由。所以,一般認為暗物質之間以及暗物質與普通物質之間,也不存在強核力作用。至于弱核力是否存在,暫時還無法確定(下面你將會看到,我們以往探測暗物質正是基于它們之間存在弱核力這一假設的)。
所以,我們對暗物質的性質迄今唯一可以確定的是:它們之間以及它與普通物質之間,存在引力作用。
以往是如何探測暗物質的
說到這里,你也許會說:既然如此,那我們就去探測它的引力好了。可是說得輕巧,要知道,引力是一種極其微弱的作用力。
說引力是一種微弱的作用力,似乎可笑。從高樓上掉下一個花盆,可以把停在下面的小車砸穿。這不就是地球引力惹的禍嗎,怎么算微弱呢?
這當然是事實,但強弱是相對而言的。前面說過,引力大小跟兩個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,花盆質量不大,可地球質量大呀。如果引力大,那我們人與人就會碰在一起,車與車碰在一起,我們還怎么生活?所以幸虧引力小。在物理學家看來,讓兩個質子保持在同樣的距離,那么它們之間的靜電力比它們之間的引力,要高出40個數(shù)量級。40個數(shù)量級是什么概念?就是1后面添加40個零!
引力的強度是如此微弱,所以要去探測我們身邊暗物質的引力,幾乎不可能。它們的引力,也只能在星系量級的天體中,才能體現(xiàn)出來。
那么,以往人們是怎么探測的暗物質的呢?這就要涉足粒子物理學了。
物理學上認為,所有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的。暗物質也不例外,因此應該存在暗物質粒子。可是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,能滿足暗物質性質的,只有一種粒子,那就是中微子。中微子不帶電,所以沒有電磁作用。但中微子有質量,所以必定受引力作用。中微子與普通物質有弱核力作用,而前面提到,暗物質并不排斥弱核力。
但遺憾的是,中微子質量太輕,似乎難以擔當暗物質占宇宙物質總質量的85%的重任。此外,它們跑得太快,太難管束,似乎難以把它們束縛在星系里。
這樣,人們就把希望寄托在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(WIMP)身上。WIMP是一種假想的粒子,是超對稱理論預言的。超對稱理論是一門很高深的理論,你只要知道它是目前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擴展版就行了。
WIMP的質量預計在質子的50到幾千倍之間,并且它不僅通過引力,也通過弱核力與普通物質作用。弱核力雖然稱“弱”,但其實比電磁力還強得多,這就為暗物質提供了一種更容易探測的方法:當暗物質遇到普通物質時,或許會像中微子一樣,發(fā)生弱核反應,從而暴露其蹤跡。
然而令人沮喪的是,迄今30多年過去了,我們依然沒有發(fā)現(xiàn)WIMP。更要命的是,最近連預言WIMP的超對稱理論也岌岌可危了。因為超對稱理論還預言了其他一些粒子,但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經過一次次升級之后,能量已經足夠高,按理應該能碰撞出一部分這些粒子,但它依然一無所獲。所以,現(xiàn)在越來越多的懷疑目光落在了超對稱理論頭上。
通過引力探測暗物質
在這種情況下,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丹尼爾·卡尼和他的同事提出,我們應該“重拾初心”:既然真正確定暗物質性質的事情只有一件,即它和普通物質之間存在引力作用,那我們?yōu)楹尾恢苯尤ヌ綔y它的引力呢?
咦!前面不是說暗物質的引力太弱了嗎?沒錯,但時移勢易,今天我們最好的設備已經能夠探測極其微小的力了,小到10-21牛頓!1牛頓大約相當于一個蘋果的重量,而10-21牛頓大約是一條RNA的重量。這一精度甚至超越了探測引力波的激光干涉儀引力波天文臺(LIGO)的能力。而你知道LIGO的精度有多高嗎?在從地球到太陽這么長的距離內,哪怕只發(fā)生一個質子直徑那么小的距離變化,都能探測出來!
能敏銳地感覺極微小的力的傳感器有多種版本。卡尼他們青睞的是這樣一個版本:用幾束激光將一個直徑幾百納米的玻璃珠“夾”起來,在超高真空中保持微妙的平衡,并將其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。當它身邊有暗物質飄過時,暗物質對它的引力將會使其失去平衡。
當然,一個暗物質粒子的引力還是太小了,至少要一個暗物質團塊。研究人員的計算表明,假如有一顆細鹽粒般大小(質量可以小到百萬分之一克)的暗物質團塊碰巧在距離玻璃珠不到一毫米的空間飛過,我們就能觀測到珠子的振動。
這聽起來很簡單,不過成為現(xiàn)實之前,仍有一些障礙需要跨越。首先,你如何排除周圍環(huán)境的干擾呢?比如說,電梯在實驗大樓升降造成的地面震動,你如何排除?
有一個變通的辦法。當?shù)厍蚝驼麄太陽系以每小時約80萬千米的速度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時,地球或許正穿過一片暗物質的“叢林”?岷退耐伦C明,如果你將許多傳感器安排在一個有規(guī)律的三維網格中,當一個暗物質團塊穿過時,它們會以一種協(xié)調的方式振動。請想象一下你穿過一片茂密的灌木叢的情景。當你鉆進灌木叢的時候,前方的灌木往兩邊倒,在你身后的則又迅速地合攏來。把你自己想象成暗物質團塊,把這些灌木想象成傳感器,那么傳感器陣列就以類似的方式協(xié)調振動,而來自周圍環(huán)境的干擾產生的振動是不會這么有規(guī)律的。
然而,問題就在這里。鑒于計算出的暗物質的密度,在1立方米大小的空間需要布置100萬到10億個超敏感的傳感器,而目前,一個傳感器的成本大約是100萬美元。這真是一個燒錢的活,需要成本大幅度下降之后才可行。
所以,目前科學家們只是在做前期的準備工作。譬如,卡尼和其他幾位科學家正通力合作,希望未來一年內先建造由大約10個傳感器組成的一個簡單陣列,為以后建造更大的陣列積累經驗。
-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,謝謝!